Quantcast
星期一與藝術家有約:哈迪·薩利希 – LA Weekly Asia

哈迪·薩利希(Hadi Salehi)是一名攝影師,同時身懷類比攝影技術的他,不但掌握底片的繁複細節,技巧更超越他引人入勝的攝影構圖。薩利希從事肖像創作,作品透過色彩、材質、多重曝光、文字、線條和圖案層層堆疊,創造出帶有強烈形象的成品。比起一般影像,類比攝影能夠傳遞更多意義,深入觸發觀者的記憶、鄉愁、傳統和移民經驗。薩利希歷時15年完成的作品,目前正於市中心的「The Space by Advocartsy」畫廊展出。

L.A. WEEKLY:你何時發現自己是一名藝術家?

哈迪·薩利希:我一直想成為詩人,有一段時間裡,我甚至以為自己就是詩人。直到我擁有第一台相機,一切全改變了。那時我16歲,我的蘇聯雙眼相機(Russian Lubitel)就像一個魔術盒子,讓我能夠用圖像講故事,而不只是透過文字。從那時起我就下定決心:攝影就是我表現詩歌的形式。

L.A. WEEKLY:你會如何簡短描述你的工作?

哈迪·薩利希:我很難給出一個簡短的答案,因為我工作的核心是把生活、回憶和故事的片段,組合成層層堆疊的敘事,讓觀者能在我的影像裡建立他們自己的世界。我的作品是邀請觀眾踏上一段旅程。

哈迪·薩利希作品《Lust》(2008)、《Rear Window》(2009)

L.A. WEEKLY:如果你不是藝術家,你會從事什麼職業?

哈迪·薩利希:如果我不能當藝術家,我會想成為廚師。我覺得烹飪跟攝影很像,要投入的精神是一樣的。

L.A. WEEKLY:你曾就讀美術學校嗎?為什麼?

哈迪·薩利希:我曾就讀美國加州帕薩迪納的藝術中心設計學院。我相信建構主義的訓練,學院的體系也協助我掌握自己的成長過程。我非常相信批判的力量,也相信這個力量能激發源源不絕的學習能量。我在學時認識了許多藝術同儕以及同齡朋友,是個很美好的時光。

L.A. WEEKLY:為什麼選擇在洛杉磯工作,而不是其它地方? 

哈迪·薩利希:我熱愛洛杉磯!我想過在有生之年住住看紐約,但還不是現在。我的作品經常強調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故事,像洛杉磯這樣多元又生生不息的城市,對我來說就像一個裝滿不同主題的聚寶盆,我可以從中記錄並取得靈感。

哈迪·薩利希作品《Ava Tan》(2008)

L.A. WEEKLY:你的第一場作品展出是什麼時候? 

哈迪·薩利希:我在洛杉磯銀湖區(Silverlake)一家叫做Ministry of Defense的畫廊展出了一小段時間。我在1991年參加一個聯展,內容是當地藝術家用底片攝影進行實驗創作。這 40年來,我一直以藝術家、老師和專業攝影師的身份,作為本市藝術家社群的一員。我近期與Advocartsy藝術平台的合作展覽,是我在洛杉磯的首次個展,我終於辦到了。

L.A. WEEKLY:你最近一次的展覽是什麼時候? 

哈迪·薩利希:最近的展出是我在美國的首次個展,剛於The Space by Advocartsy畫廊開幕,展覽持續到11月3日。展覽的主題是《Layers》,主要聚焦於我這十五多年來在沖片技術和方法上的實驗作品,也一併展出了一部關於我的人生和創作過程的紀錄片,紀錄片的首映就在展覽開幕當天。過去一年我同時進行策展和拍攝紀錄片,真是一趟精彩的旅程。

哈迪·薩利希作品《I’m still Waiting》細節(2008)

L.A. WEEKLY:你最想和哪位藝術家一同展出(不論已故與否)?

哈迪·薩利希:我的作品受到許多偉大藝術家的啟發,如果真要我選一位的話,我會選羅伯特·弗蘭克(Robert Frank),因為他捕捉到很多決定性的瞬間。我覺得我的作品在很多方面也都展現出相似的瞬間,但我是以自己的風格來呈現。

L.A. WEEKLY:你工作時會聽音樂嗎? 如果有的話,是什麼類型的呢? 

哈迪·薩利希:音樂占我的世界很大一部分,也對我的作品帶來許多啟發和影響。我什麼都聽,我在工作室工作時,唱盤上一定會播放唱片。我最喜歡聽的有衝擊合唱團(The Clash)、寇帝‧梅菲(Curtis Mayfield)、齊柏林飛船(Led Zeppelin)、妮娜·西蒙(Nina Simone)和強尼·凱許(Johnny Cash)。

我將在展覽的閉幕晚會上分享我的音樂,同時播放我個人收藏的唱片精選。歡迎各位在11月3日(星期日)下午4點到晚上7點來市中心的畫廊晃晃,看一下我的展覽,順便聽聽我最喜歡的音樂!

L.A. WEEKLY:請提供給我們相關的網站和社群媒體,謝謝!

Advocartsy藝術平台檔案:advocartsy.com/salehihadi

Instagram: @hadihadidd

哈迪·薩利希作品《Surrender》(2008)

No more articles